加载中 0 收藏

分享

美股Q2机构持仓大动作:科技股分歧加剧,巨头策略各有侧重

来源:证券之星  2025-08-16 02:10  新车思维

智通财经APP获悉,随着 2025 年二季度美股持仓报告密集披露,瑞银、富国银行、野村、索罗斯基金等全球顶级机构的调仓轨迹逐渐清晰。在 AI 热潮与市场波动交织的背景下,巨头们对科技股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:有人减持避险,有人逆势加仓,更有人通过期权工具豪赌波动。这些动作不仅折射出机构对当前市场的判断,更可能预示着下一阶段的投资主线。

瑞银:减持科技巨头,押注纳指回调

作为国际财富管理领军者,瑞银的持仓变动向来被视为市场风向标。二季度,瑞银美股持仓总市值环比增长 7% 至 5800 亿美元,但对科技股的态度却转向谨慎。

在前十大重仓股中,瑞银对微软、英伟达、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全线减持:苹果减持幅度达 10.86%,英伟达减持 5.16%,微软减持 3.95%。与此同时,瑞银大举增持纳斯达克 100 指数看跌期权,持仓数量激增 84.21%,成为第九大重仓标的。

这种 “减持科技股 + 加对冲仓位” 的组合,凸显出瑞银的防御姿态。在 AI 热潮推动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与标普 500 指数创新高的背景下,瑞银选择获利了结,并通过看跌期权为纳指可能的回调 “上保险”。其策略并非看空整个美股,而是针对科技股的 “相对回撤”—— 毕竟标普 500 指数 ETF被减持 19.76%,而标普 500 看涨期权反而被增持,显示出对大盘的中性态度。

富国银行:押注大盘与 AI 龙头,攻守平衡

与瑞银的谨慎不同,富国银行二季度展现出对美股大盘的强烈信心。其持仓总市值环比增长 9.77% 至 4830 亿美元,其中标普 500 指数 ETF被增持 47.29%,跃升至第二大重仓股,持仓市值达 123.8 亿美元。

在科技股内部,富国银行呈现 “结构性加仓” 特征:微软稳坐头号重仓,持仓市值 164.6 亿美元,环比增持 0.81%;谷歌被大举加仓 30.89%,而苹果仅微增 0.56%,反映出对消费电子复苏的谨慎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AI 芯片龙头博通首次跻身前十大持仓,凸显对 AI 产业链的持续加码。

野村:押注 AI 应用浪潮,豪赌特斯拉波动

日本金融巨头野村的二季度持仓堪称 “激进派代表”。其美股持仓总市值增长 13% 至 605 亿美元,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高达 32.05%,且对 AI 应用与个股波动的押注尤为突出。

野村将 Meta 看涨期权列为头号重仓,持仓市值 43 亿美元,环比增持 10.98%。Meta 凭借 “AI + 数字广告” 模式,年内股价已涨 35%,野村的加仓显然押注其 AI 应用领军地位持续兑现。同时,野村大举加仓微软看涨期权(MSFT CALL)110%,将其推至第十三大重仓,与 Meta 形成 AI 应用 “双核心” 布局。

更引人注目的是对特斯拉的 “花式操作”:同时增持特斯拉看跌期权158.39%、看涨期权(TSLA CALL)151.73% 及正股 44.64%。这种 “买涨又买跌” 的策略,本质是 “做多波动”—— 在特斯拉面临销量下滑、管理层争议等不确定性时,通过长跨式期权组合博取股价大幅波动收益,并用正股进行动态对冲,堪称机构应对 “高争议标的” 的经典打法。

大佬对决:从看空到抄底,风格分化明显

除了大型机构,对冲基金大佬的操作同样耐人寻味。

潘兴广场的阿克曼选择 “聚焦消费”:二季度新建仓亚马逊,持仓市值 13 亿美元,位列第五大重仓;同时大幅增持 Alphabet20.84%,清仓加拿大太平洋铁路,将组合重心转向电商与科技消费赛道。

最具戏剧性的是 “大空头” 迈克尔?巴里的转身:一季度还在做空中概股与英伟达的他,二季度彻底 “空翻多”—— 新建联合健康看涨期权1.9 亿美元,与巴菲特同步押注医疗保健复苏;买入 Meta、阿斯麦(ASML)等科技股看涨期权,甚至反手购入阿里巴巴、京东的看涨期权,与此前的做空策略形成鲜明对比。这一转变恰好踏准二季度美股反弹节奏,标普 500 与纳指期间分别上涨 10.57%、17.75%。

机构动向背后的三大信号

梳理二季度机构持仓,可总结出三大市场信号:

科技股分化成定局:瑞银减持、富国银行结构性加仓、野村押注 AI 应用,反映出科技股内部已从 “普涨” 转向 “分化”——AI 芯片、云计算等硬科技与 AI 广告、企业服务等应用层更受青睐,而消费电子等领域则面临分歧。

防御与进攻并存:索罗斯的看跌期权、富国银行的债券 ETF 是防御,野村的 AI 押注、巴里的抄底是进攻。这种 “攻守平衡” 的策略,预示着机构对后续市场既不盲目乐观,也不极端悲观,更倾向于在波动中寻找结构性机会。

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机构持仓变动并非 “抄作业” 指南,但可作为重要参考:关注 AI 产业链的分化机会,警惕高估值科技股的回调风险,同时学习用多元化工具平衡组合波动 —— 毕竟,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“活下去” 比 “赚快钱” 更重要。

评论区
最新评论
车市E家 > 头条 > 美股Q2机构持仓大动作:科技股分歧加剧,巨头策略各有侧重

推荐阅读

 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