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卷得厉害,光车子好还不够,得让该看到的人看到、打消他们的顾虑,才能把潜在客户变成真买家。今天就从怎么找对人、怎么触达、怎么用内容打动人,到最后怎么提高转化,一步步说清楚能直接落地的办法,都是实战里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做营销的第一步,其实是摸透你的用户到底在关心什么。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客群基本是 25 到 40 岁、年收入 20 万以上的人,但这拨人里需求又不一样:有的是科技迷,买车跟挑智能设备似的,特别看重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,比如盯着小鹏 XNGP 系统的那批用户,聊技术参数能跟你聊半天;有的是家庭用户,优先考虑实用,续航得够长,至少能跑 600 公里才放心,空间要大、安全配置也不能少,就像买理想 L 系列的家庭,几乎都会先问 “满油满电能不能跑够长途”;还有些是环保意识强的,会关注车型的碳足迹透不透明、用了多少环保材质,比如看极氪 001 环保版的用户,就常问 “生产过程是不是低碳的”。
这里有个关键数据得记住:72% 的用户在下单前会刷遍至少 3 个平台的评测,汽车之家、抖音是他们看得最多的地方;而更关键的是,58% 的人最后会因为 “冬天续航缩水”“长途找不到充电桩” 这些实际问题放弃购买 —— 这些就是咱们营销要重点解决的痛点。
比如用户常遇到的三个场景,就能针对性做文章:冬天开车担心续航掉太快,那就拍点极寒天气下的续航实测短视频,别光说参数,就拍早上零下十几度出门,开空调跑高速,最后看实际剩多少电,用真实画面说话;有人长途自驾怕找不到充电桩,就做个超充网络的动态地图,用户打开就能查附近哪里有桩、要不要排队;还有新手司机觉得停车难,那就发点自动泊车的场景演示,比如在老小区狭窄车位里轻松停进去的画面,再到微博、汽车论坛里跟大家互动,聊 “你平时停车最头疼啥”,慢慢拉近距离。
搞清楚了要卖给谁、用户怕什么,接下来就要琢磨怎么在用户常出现的地方 “遇见” 他们 —— 这就需要线上线下一起发力,把营销网织密。
线上要抓准用户刷手机的习惯,在他们喜欢的平台用对内容种草。比如抖音和快手,年轻人多,就发起个 #新能源续航挑战赛 的话题,找汽车圈里擅长实测的 KOL,比如平时做长途试驾的博主,让他们真开着车跑不同路况,高速、市区、山路都测一遍,像特斯拉之前搞的 “百万公里挑战赛” 那样,用真实体验打动用户,比硬广管用多了。
小红书上则可以换个思路,别只找汽车博主,跨界找家居博主、露营达人合作更有意思。比如让他们拍比亚迪海豚的露营改装,车里放个小桌子、装个车载冰箱,展示 “周末开这车就能去郊外露营”,突出 “一车多用” 的特点。同时还能借助媒体软文发稿资源,比如亿媒网的全平台内容分发能力,把这些种草内容同步发到一些网络媒体和报纸上,一边在小红书拉近距离,一边用权威平台背书,用户信任感会更强。
B 站用户喜欢看深度内容,那就找技术类 UP 主拆解三电系统,别光说专业术语,配点动画演示,比如电池怎么散热、电机怎么工作,让小白也能看明白。看完视频后,用户难免还有疑问,比如 “三电系统安全吗”“电池能用几年”,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问答营销资源,比如亿媒网的垂直问答布局,在知乎、汽车之家的问答区提前做好解答,用户搜这些问题时能直接看到专业回复,形成 “看内容 - 解疑问” 的闭环,不用等用户主动来问。
除了内容种草,精准投放也很重要,要在用户有需求的时候出现。比如用户在高德地图上搜 “充电桩”,这时候弹出车型广告就很合适,点进去就能预约试驾,刚好切中 “找桩时想到换车” 的需求;汽车之家、易车网这些垂直平台,用户本来就是来查车的,那就开个 “技术专区”,把车型参数、用户评价、专业解读放一块,专区里的内容可以通过亿媒网的行业媒体合作矩阵做传播优化,确保用户搜 “新能源车型技术对比”“XX 车续航实测” 这类关键词时,能直接找到咱们的专区,不用在一堆信息里翻。
线上聊得再好,不如让用户实际摸一摸、体验一下。机场和高铁站人流量大,而且多是商务人群,适合放高端车型的 AR 互动广告,比如蔚来 ET7 就可以这么做,用户扫一下广告上的码,就能 360 度看内饰细节,还能直接预约接送试驾,不用特意去 4S 店;商超里可以设 “充电模拟舱”,不是真充电,而是模拟快充过程,让用户直观看到 “从 30% 充到 80% 只要 20 分钟”,打消 “充电慢” 的顾虑。
还有些场景能精准触达有需求的用户,比如和特来电合作,在充电桩的屏幕上播补能解决方案的短片,有案例说这么做后转化率提升了 18%—— 毕竟来充电的人本身就关注新能源,看短片时更容易动心;写字楼电梯里的屏幕,针对商务人群推 “企业购车补贴” 的解读,比如 “公司买新能源汽车能抵多少税”,刚好切中企业用户的需求。
内容别只想着 “我要告诉用户什么”,得换成 “用户想知道什么”“什么能让用户有感觉”,这样才能打动人。
比如针对用户的顾虑做内容就很有效,可以拍个系列短片叫《新能源焦虑终结者》,不用搞虚的,就测冬天续航, 零下 20 度开空调跑通勤,看一天下来掉多少电;再测暴雨天的智能驾驶,看雨天识别路况准不准,用真实数据化解用户的担心。拍完还能通过媒体软文发稿资源,比如亿媒网的权威平台合作,创建 “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”“智能驾驶安全场景” 这类词条,用户搜的时候能看到,进一步增强信任感。另外,很多用户搞不清各地补贴政策,就做个政策解读 H5,用户输自己所在的城市,就能自动出来当地的购置税减免、地方补贴,还能查附近的充电设施,看完直接能预约试驾,一步到位。
除了解决痛点,做有情感的内容也能圈粉。比如拍个车主纪录片,找个开比亚迪秦 PLUS 的网约车司机,跟拍他一天的工作,算一算一个月能省多少油费 —— 比如之前有个司机说每月能省 3000 多,比硬说 “省油钱” 更有感染力。这种片子可以通过亿媒网的生活类媒体分发扩大传播,普通用户看了容易有代入感,会主动分享。还可以搞点环保活动,比如用户每分享一次自己的驾驶数据,比如当月开了多少低碳里程,品牌就捐 1 块钱用于植树,联动公益平台一起做,用户参与的同时,也会觉得这个品牌有社会责任感。
还有一点很重要,别对所有用户都用一套内容。比如对 80 后,他们更看重豪华感和可靠性,聊奔驰 EQE 时就多提静谧性,比如 “关上车门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噪音”,测试结果可以通过媒体软文发稿登在传统媒体上,因为 80 后里不少人还是习惯看报纸、权威报道;对 95 后,就得玩点新的,搞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元宇宙看车直播间,让他们在虚拟场景里逛车、跟主播互动,符合他们喜欢新鲜体验的习惯。
现在做营销不能靠感觉,得用技术提升体验,用数据优化方向。
比如互动体验上,机场、商圈可以放 AR 看车装置,理想 L9 之前这么做过,一个月就有 5 万人次来体验,用户扫码就能 360 度看内饰,甚至能放大看座椅材质细节,比光看图片直观多了;还可以搞 VR 虚拟试驾,模拟暴雨、冰雪这些极端路况,让用户感受辅助驾驶怎么应对,不用真开车就能体验核心功能。
数据方面也很关键,比如通过用户的试驾预约记录、咨询时问的关键词,建个行为模型,能预判用户是不是真的想买,准确率能到 65%—— 比如总问 “有没有现车”“保养多少钱” 的用户,意向就比只问 “续航多少” 的强;还能监测机场广告周边 4S 店的人流,如果某个广告点位对应的到店人数多,就多投点资源,反之就调整,这样钱花得更值。
做营销还要会借势,政策红利和品牌差异化都得抓。
政策上,现在各地都有新能源补贴,就做个 “补贴计算器” 工具,实时更新各地的购置税减免政策,用户输完信息就能算自己能省多少钱,不用自己查政策;还可以联合政府搞 “充电设施进社区” 的公益活动,帮老小区装充电桩,既解决用户实际问题,又能强化品牌的社会责任形象,比单纯打广告有好感。
品牌差异化也很重要,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玩法不一样。传统车企可以突出 “百年工艺 + 电动化转型”,比如宝马 iX3,就聊它的底盘技术是传承下来的,开着稳,然后策划个技术解读专题,通过亿媒网的行业深度媒体合作,找权威媒体发深度报道,让用户觉得 “老牌车企做电动车,靠谱”;新势力则可以主打 “智能化 + 用户共创”,比如蔚来让用户参与车型命名,搞线上投票、线下发布会,同步做直播和媒体报道,让用户觉得 “这是我们一起参与的车”,粘性更高。
说到底,新能源汽车做媒体营销,真不是简单撒钱投广告就完事儿的。得从用户真正的顾虑出发,选对地方触达、做对内容打动,再配上好的体验,才能让用户愿意停下来了解,最后下决心买单,这些方法都是从实际操作里磨出来的,照着做就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“截至2024年底,我国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.8万辆,商用汽车领域示范规模国际领先,累计建成加氢站超500座。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数据编撰的《氢能汽车蓝皮书:中国车用...
盖世汽车讯过去电池的设计遵循着严格的层级结构:电芯、模块和电池包。2019年,宁德时代就推出了“电芯到电池包”架构,通过取消模块,电池包变得更轻更小。这项技术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...
证券之星消息,根据天眼查APP显示,*ST熊猫新增一起对外投资事件,被投资公司为湖南狮焰烟花贸易有限公司,法定代表人宋玉红,投资占比为80%。该公司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,注册资本...
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25年,因军而建因军而兴的东风汽车,迎来了建设56周年。作为东风事业蓝图中的关键支柱与活力源泉,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在不断传承军工基因、塑造领先品牌中走...
猛士M817Max+版的核心升级,直指用户“充电频繁、补能焦虑、户外用电难”三大出行痛点,既补全猛士M817长续航这块关键拼图,更与在售...
以“新智品牌力”为主题的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榜十五周年庆典在上海举行,现场正式发布《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》榜单(以下简称“品...
极氪9X的第一眼就有令人过目难忘的磅礴气势,整体车身造型厚重饱满。达到2.15平方米的引擎盖中央隆起,两侧内凹钢筋有力。下方宽达1.2米的全球最大一体式镀铬直瀑格栅,设计灵感源...
9月7日,宁德时代举办新品发布会,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.0(NoPropogation3.0)技术平台,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——神...
近期,上汽大通MAXUS带来了一款纯电MPV——MIFA...
如今的油价,让燃油车的用车成本不断上升,可以说一定程度上...
2022年6月30日,几何E正式上市,定位纯电小型SUV...
今天编辑不想讨论技术落后不落后,对于老百姓来说,成熟稳定...